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15高一语文课文教案-胡同文化教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2-02 14:19:37


在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存在着很多文化,这其中有一种特殊的文化——胡同文化。相信大家对胡同文化应该很少有了解吧?下面是学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篇2015高一语文课文教案-胡同文化教案,带领大家走进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学习目标: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以及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 流露的情感。

2、 学习作者用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叙事抒情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

1 、对文章深层思想的理解,概括整体内容要点。

2、 理清作者思路,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航

知识储备 1、写作背景

《胡同文化》是替一本名为《胡同之没》的摄影集作的序。什么是他

序?代为他人的著作作的序。这是一篇古朴清雅、意味深长的文化随笔,充分显示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北京不仅是帝王之都,也不仅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在北京城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胡同,它们也一样是北京文化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见证。胡同就相当于上海的弄堂,我们这里的小巷子。“没”是什么意思呢?没落。胡同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是北京的根,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冲击,胡同逐渐衰败了,为了记载这一文化历史,留住永恒的一刻,拍摄了这本影集。

2、作者简介,了解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

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他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有机会经常接触北京的普通市民,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他对北京的掌故,对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了如指掌,正是他对北京的深厚感情给了他创作《胡同文化》的动力。他多年从事民间文艺工作,在他笔下,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乡村风俗小说。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他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柔情的人道主义者。 请你进行课前冲关

1、给下列括号内的字注音

胡(同) 安土(重)迁 (处)街坊 (腌)白菜 国子(监) (伺)候 (熬)白菜 房(檩)

你认为还有哪些字形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写在下面吧。

2、查资料给大家说说什么是文化?

3、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哪些段落介绍北京胡同的特点?哪些段落介绍了胡同文化的内涵 ? 汪老先生带着怎样的感情告别胡同文化?勾出相关句子

二、 交流研讨

(一)导入:(2分钟)

北京自古帝王都,它是北方乃至中国最重要的都市,也是最具文化底蕴的都市。提起北京,除了老祖宗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外,我们油然会想起老舍笔下那生在皇城根下,住着四合院的老北京,提着鸟笼,穿梭胡同之间,养鱼养花的悠闲自在的生活。北京,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胡同多”。俗话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在今天的北京,尽管新建了大片大片的居民住宅小区,但仍还有近半数的北京市民生活在古老的胡同四合院里。当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走进北京城时,人们最感兴趣的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不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而是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胡同,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呢?因为胡同是京城所特有的文化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我们就随着京味小说家汪曾祺一起走进北京的胡同,感受那“一方水土“,体会那“一方人”的思想情感。

(二)检查交流预习导航 (5分钟)

各小组展示预习成果(知识储备部分可找一朗读较好的同学读给大家

听;课前冲关部分的字词可以采用小组间互相提问的形式,2、3可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三)研讨文章重点内容(各小组分组讨论并汇报交流展示)(25分钟)

朗读1-4段,思考: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北京胡同的特点?你认为这些内容对于写胡同文化有何作用?

(胡同的形式多样;胡同的规模不统一;胡同的数量;胡同的名称来源广泛各具特色;胡同的作用安静便利。作用:由表及里由物质到精神由人人看得见的胡同归纳总结出胡同文化的特点,逻辑性很强。)

速读第五段思考:

2、联系上下文来看,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由上文写胡同的特点转入下文介绍胡同文化的特点,这一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读6—12段思考:

3、胡同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

(封闭,不大愿意搬家;讲究独门独院,日常过往不多;生活物质要求不高,易于满足;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提倡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胡同”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你可以想想为什么生活在海边的人心胸宽广?

(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这种特点也就塑造了以“忍”和封闭为特征的北京市民文化。胡同的格局久了,对于生活在胡同中的人就产生了影响,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处事原则,日久天长,胡同文化就形成了。)

5、胡同文化的众多特点里,你喜欢哪一点,不喜欢哪一点,为什么?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喜欢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易于满足这一点,我觉得人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工作等方面,要不断的追求上进,而不必过于追求吃穿等物质方面的享受。我不喜欢封闭这一点。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重要,过于封闭只能导致自己与社会的格格不入。)

阅读课文最后三自然段思考:

6、你觉得胡同的前景如何?

(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旧城被改造,胡同逐渐消失,胡同文化也将会逐渐消失。因为这种文化封闭、知足、守旧,不适合时代开放前进的步伐,而且其中有一些东西是消极的,必然会因时代的发展而被遗弃。所以说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7、面对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胡同的没落,是深怀叹惋之情的,毕竟对多年生活的胡同、四合院有很深的感情,受过胡同文化许多的熏染。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许多和胡同文化水乳交融,比如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等,正合作者清心淡泊的性格。但他并没有因为胡同文化日趋没落而痛心疾首,相反以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时世交替。不保守、不顽固,与时俱进,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四)教师小结 (1分钟)

本文犹如一幅朴素的风景画,向我们展示了方正、封闭、物质的北京胡同,形成了居民精神的保守、封闭、知足,而高楼大厦的兴起,人们的思想也在变,我们应高兴的告别胡同与胡同文化!

三、拓展延伸---- 散文阅读训练(12分钟)

老 屋

老屋已经很老了,它确切的年龄已不可考,它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岁了。修筑它的时候,遥远的京城皇宫里还住着君临天下的皇帝,文武百官们照例在早朝的时候,一律跪在天子的面前,霞光映红了一排排掀起的屁股,万岁万万岁的喊声惊动了早起的麻雀和刚刚入睡的蝙蝠。就在这个时候,万里之外的穷乡僻壤的一户人家,在鸡鸣鸟叫声里点燃鞭炮,举行重修祖宅的奠基仪式。坐北朝南,负阴抱阳,风水先生根据祖传的智慧和神秘的数据,断定这必是一座吉宅。匠人们来了,泥匠、瓦匠、木匠、漆匠,劳工们来了,挑土的、和泥的、劈柴的、做饭的。妇人们穿上压在箱底的花衣服,在这个劳碌的、热闹的日子里,舒展一下尘封已久的对生活的渴望,孩子们在不认识的身影里奔来跑去,在紧张、辛劳的人群里抛洒不谙世事的喊声笑声,感受劳动和建筑,感受一座房子是怎样一寸一寸地成形,他们觉出了一种快感,还有一种神秘的意味,村子里的狗们都聚集到这里,它们是冲着灶火的香味来的,也是应着鞭炮声和孩子们欢快的声音来的。它们,也是这奠基仪式的参加者,也许,在更古的时候,它们已确立了这个身份。………哦,土地的节日,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 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座房子开始生长。

我坐在这百年老屋里,想那破土动工的清晨,那天大的吉日,已是一个永不可考的日子。想那些媳妇们、孩子们、匠人们、劳工们,他们把汗水、技艺、手纹、呼吸、目光都筑进这墙壁,都存放进这柱、这禄、这窗、这门上,都深埋在这地基地板里,我坐在老屋里,其实是坐在他们的身影里,坐在他们交织的手势和动作里。

我想起我的先人们,他们在这屋里走出走进,劳作、生育、做梦、谈话、生病、吃药,我尤其想起那些曾经出入于这座房屋的妇人们,她们有的是从这屋里嫁出去,有的是从远方娶进来,成为这屋子的“内人”,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纺织、缝补、洗菜……她们以一代代青春延续了一个古老的家族,正是她们那渐渐变得苍老的手,细心地捡拾柴薪,拨亮灶火,扶起了那不绝如缕的炊烟。我的血脉里,不正流淌着她们身上的潮音?

我坐在老屋里就这么想着、想着,抬起头来,我看见门外浮动着远山的落日,像一枚硕大、熟透的橘子,缓缓地垂落、垂落。

我的一代代先人们,也曾经坐在我这个位置上,从这扇向旷野敞开的门口,目送同一轮落日。

暮色笼罩了四野,暮色灌满了老屋。

星光下,我遥看这老屋,心里升起一种深长的敬畏——它像一座静穆的庙宇,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

1、第1段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老屋之老。(2)老屋奠基仪式的隆重。

2、文中说“我坐在老屋里,其实是坐在他们的身影里,坐在他们交织的手势和动作里。”又说:“她们那渐渐变得苍老的手,细心地捡拾柴薪,拨亮灶火,扶起了那不绝如缕的炊烟。”结合上下文,说说对老屋内涵的理解。(3分)

老屋是先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凝聚,是古老家族生命的延续。

3、分析“我看见门外浮动着远山的落日,像一枚硕大、熟透的橘子,缓缓地垂落、垂落”这句话的效果。(3分)

以硕大、熟透的橘子比喻缓缓垂落的落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老屋的依恋和感伤之情,凸现出老屋的沧桑之感。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收束全文,揭示主旨,抒发作者对老屋的敬畏之情及原因。

以上就是2015高一语文课文教案-胡同文化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会喜欢我们祖国首都的胡同文化。同时我也希望这篇教案可以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教好学生这篇文章。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